2023年1月6日 星期五

關於身體 德國的FKK/ Sauna/ 游泳池

最近又去了一次桑拿(Sauna),決定來寫一篇跟身體有關的文章。

一直以來我都是對自己身材很沒有信心的人,雖然很瘦(164/52),胸部是平的,從小媽媽就會一直燉煮各種湯跟中藥,希望能讓胸部有所成長,但是很可惜的,沒用,我覺得這件事讓我從小對自己的胸部感到自卑,覺得是缺陷,開始駝背,對自己不滿意,唯一值得高興的大概是生完小孩以後這對乳房跌破眼鏡的成功餵養了兩個小孩。

這世界上眾多美麗的藝術作品都是裸著身體的男子女子,在這裡生活的這幾年,成為了母親,再加上遇到了對的隊友,一再告訴我,怎樣都好,你就是你。我好希望讓所有跟以前的我一樣因為長相跟身材而自卑的人知道,長相跟身材他就只是軀體,世界上有各種顏色的膚色、髮色,當然也有各種不同大小的乳房、陰莖,他們是外在,但也就如此,各種身材都是獨特的,不需要羨慕,也不需要因此自卑,請愛自己的身體。

來到德國的第一年我大開眼界,除了路上大家各形各色,海邊不管什麼身材都是泳褲跟比基尼,跟大家一起去打球,發現德國的體育館是沒有隔間的,男生女生有分開,但所有女生是共用一整個空間,換衣服的時候大家都會看到其他人的身體。洗澡的地方也是完全沒有隔間,就是一個空間有十幾個蓮蓬頭在牆壁上,大家就這樣坦誠相見。

這對當時我的完全是驚嚇x100

當年在柏林的日子,好天氣的公園裡不乏脫光光在曬日光浴的人們,從一開始的大驚小怪,然後一直看,我也開始好奇這樣的文化。

所以:我挑戰了一次FKK(Freikörperkultur),選了一個專門的FKK草地,就在湖邊,有一點隱密,覺得這樣感覺好一點,穿過小徑以後就出現草地,大家真的都是很悠哉的在自己的野餐布上看書或是休息,比起脫光光,我覺得小蟲可能會跳到我身上這件事更令人害怕,只是這次經驗最後還是糟糕的結束了,因為旁邊有個陌生的糟糕老男子靠過來,不停撫摸他自己的性器。

然後我挑戰了桑拿,德國的桑拿除非有寫限女性,不然就是男女一起,也就是大家一起脫光光,穿泳衣基本上是被禁止的,真的很害羞就是拿毛巾把自己包起來。

桑拿理論上沒有年紀限制,但有滿多會有寫18或16歲才可以進入,主要是因為希望大家控制好自己的嘴巴,不要在裡面聊天,不過實際上會在裡面大聊特聊的人跟年紀其實無關,哎。

記得第一次去桑拿的時候,非常非常的害羞,走進桑拿的房間,暗暗的燈光,大家非常自在地拿下毛巾,鋪在木板上,然後就坐下或躺下,各式各樣的身體出現在眼前,但基本上沒人會東看西看,因為裡面真的是很熱,熱到我基本上都是用手遮著整個臉哈哈。

踏出桑拿室以後很多人會立刻全裸跳進冷水游泳池,這時候就真的是看到各種身體的時刻。

我還滿喜歡去桑拿的,是個放鬆的好地方,依照溫度的不同有不同的房間,也會有休息的空間跟餐飲區,比較大的還會有草坪可以在室外躺著。大部分都是兩兩一起,或是一群的男子或女子,是好友們會相約一起前去的地方。

德國的游泳池也有很多種,大部分更衣區不會分男女,沒有隔板,只有櫃子,有一些還會有家庭區,中間會放一個圍欄,可以把不受控的爬爬孩童放進去裡面。洗澡的部分有分男女,但也有一些會有家庭區,讓帶小孩的家庭可以全家一起,不用一個人手忙腳亂,當然也是好多家庭會同時在那裡。

很多公園會有兒童戲水池,比較小的孩童要不就是只有穿尿布,不然就是脫光光,基本上我覺得很自然,也很正常。但我們也遇過奶奶會提醒要讓小孩穿上衣服,畢竟不知道有沒有戀童癖在附近。

上週聽podcast聽到一個實驗的分享,受試者誤以為自己的臉被畫得亂七八糟,然後出去外面走一圈,回來他們每個人都覺得大家在看自己,但是實際上他們的臉上什麼都沒有,每個人都只在乎自己。

 

不要貼標籤。

正確的認識身體的不同並且尊重。

我們可以少花一點時間跟心思在對身體不必要的自卑上,該有多好。

 

最後的最後,2023的第一天,我為自己買了一件新的連身泳衣,沒有胸墊,沒有鋼圈,青少女沒有胸部,我也沒有。


漢堡育兒:保母與幼稚園

很幸運地住在漢堡,從一歲開始就有補助每天五個小時的免費託嬰,但我一開始找不到任何一個位置給老大,所以就這樣拖啊拖得拖到了兩歲多,一個認識的保母願意收老大(保母通常只收一歲到三歲),兩歲的其實很難帶,但因為我們每天都去他們在的公園遊樂場一起玩,所以對老大這個怕生到不行的小孩來說,保母是個相對熟悉的大人,於是我們很順利的在covid開始前開始了一週的適應期。

 找保母跟找幼稚園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要先聯絡,然後約見面,看看人跟環境適不適合,確定有位置的時候,才能參觀幼稚園,由園長帶我們參觀了整個環境,然後再確定是不是要在這個幼稚園。

 

德國的幼稚園或保母都會有所謂的適應期,通常需要抓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每天陪伴小孩。

舉我們的保母為例:他的作息就是九點半之前要送到,然後九點半到十點他會帶著五個小孩一起走路或坐嬰兒車去附近的公園,玩一個小時,然後再走路回去,準備吃午餐,然後睡午覺。

從一開始帶去,一起在那裡待一個小時,然後帶回家,然後看小孩的狀況變成帶去然後一起走路去公園玩。順利的話就可以慢慢進展成從公園離開十分鐘,然後15分鐘,慢慢延長到可以送去保母家以後就可以離開,然後去公園接回家,如果都很順利的話才能進展到在保母家吃午飯跟睡覺。這個過程每個小孩都不同,我家老大大概一個禮拜就可以在那裡睡覺,但我也有聽到少數朋友是陪了兩個月。

後來因為遇到covid封城,再次可以去保母家的時候老大變得非常的反抗,他會在那裡玩,睡午覺,但拒絕吃午餐,所以後來只待了半年不到我們就讓他提早去幼稚園了。

幼稚園:我們的幼稚園有爬爬班(1-3歲)跟大班(3-5歲),德國都是混齡。我家老大提早了三個月開始去幼稚園,也是從一開始在那裡陪一個小時,然後慢慢進展成我可以離開教室十分鐘,但坐在幼稚園的角落,然後慢慢的變成我可以去附近半個小時,就這樣一步一步的陪小孩一起適應新的環境。老大花了兩週左右,老二則是三週,因為中間遇到了他的主要照顧老師確診....

整體而言老二的適應速度其實都滿快的,或許是因為之前還小的時候就要跟我一起去接姊姊,老二後來一歲半就開始去保母那裡,保母超愛他,因為他總會大聲說保母煮的飯很好吃,然後大大的誇獎,哈哈哈。

總之,再次感謝漢堡政府的德政,讓每一個媽媽都能夠有每天五個小時的免費託嬰,全職媽媽也需要喘息的,就算扣掉接送只剩下三四個小時也是感激不盡。

關於老二長大的過程 2020 2021 2022

日子怎麼就來到了2023,剛剛才發現上一次更新居然是小的剛出生的時候,現在都三歲多了啊。

養大兩個差不到兩歲的小孩完全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每次沒力氣的時候就想想身邊眾多偉大的媽媽們,也都是無後援,兩隻差不到兩歲,身在異地的我們只能靠自己,然後就覺得自己不孤單,謝謝眾多被我當成目標的媽媽們。

小的出生沒幾個月就遇到了covid19,一起關在家,基本上就是一團混亂,小的只能配合老大的作息,沒有所謂的自己的作息,但老二的風格跟老大完全不同,老大以前只要睡著被換個地方就會立刻清醒,老二卻是可以從汽車座椅搬到床上再搬到汽車座椅來回十次大概也都不會醒的那種路線,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吧。

大概是為了追上老大的步伐,他在滿十一個月的時候就開始走路,吃東西的量也比姊姊大很多,但出生很大隻的他,生長曲線其實慢慢的也跟姊姊差不多,來到了曲線的中間偏下。

斷母奶這件事也是在小的滿一歲的時候開始進行,爸爸陪睡,非常快就戒掉了。

在說話這件事上,老二也是進展非常的快速,姊姊大概兩歲多才開始逼哩吧啦,小的一歲多就開始了,有很多字都發音發不準,但還好,現在,他已經都能說的很標準了。

和姊姊完全相反的個性,非常大膽,有的時候甚至太大膽了,好希望他跟姊姊能夠加在一起除以二,活蹦亂跳,比起安靜畫畫,他更喜歡玩黏土。

covid雖然讓我們整個關在家,但我覺得也讓他們感情更好了,是一個大家一起重新檢視生活的契機,但我還是不會因此感謝covid,因為他讓回家好難,世界好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