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27th Jan, Berlin

今天的腦袋要爆炸,
所以要趕快寫下來才行。

早上的德文課變的不那麼困難以後,
花在唸書的時間反而更多了,
因為想要加快腳步。

-----
下午去了Pergamon Museum,
因為跟語言學校去的,
所以不用錢!

但是去的有點晚,
所以只有兩個小時可以看,
非常的不滿足,
因為今天好像是某個展的開幕夜的樣子.....

沒有看很多,
但還是有看到喜歡的部份,
古人的腦袋真的是又笨又聰明,
笨的是他們總是選最樸實的辦法去做,
聰明就在於他們的想像力跟實踐的能力之高,
看看他們就必須要檢討自己,

妳看看世界有多大,
妳怎麼還在混。
古人都做到了,
妳呢?


------
晚上去了UDK聽演講,
超棒!!!
很滿足!!!!

演講大綱
http://www.berlindesignblog.de/index.php/barceloooonaaa-2/

第一位講者是Marta Malé-Alemany – (FAB)BOTS
他講的主要是他跟學生一起做的Project,
都是材質相關的,
我很喜歡這個題目,
而且很喜歡他們作的模式,
他說一般的設計是從 設計 然後去發展 然後才去選擇材質
可是他們反過來思考
所以先決定了材質 然後去發展 最後才是設計
而這樣的作法我個人非常的喜歡!!!!

他們的案子之一/

印象很深刻的就是一個類似織布機的東西,
他們做出了一個以圓形為概念的三環的木頭框架
(請想像一個立體的木頭結構,
三個用木板切成的圓環內切在圓球裏面,
圓環與圓環再用木頭去連接,
非常簡單的造型)

然後透過電腦輔助,
作出了一個類似機器手臂的東西(一開始只有單方向的繞著球的前後走),
機器手臂是用來在這些圓環上繞線(圓環板的周圍都是凹槽可以勾住線,有點類似齒輪),
然後就繞出了一個很美麗的結構,

然後進而把他發展成兩個機器手臂,
在兩個機器手臂上運用不同的材質(線材),
於是作品上就出現了不同的材質的結合

然後進展到手臂是可以做三維的運動的,
於是所繞出來的造型就更加的複雜了。

而他們將這樣的例子(小的)運用推廣到建築物的造型(大的),
然後提出一整個完整的render圖面。
他們的作品都實驗性質非常的強,
但是我覺得很棒,

來這裡三個多月,
我想最滿足的大概是錯了也無所謂這件事情,
比起在台灣總是要答對的這件事,
我更喜歡這裡錯了也沒關係的這件事,
錯了以後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是一件令人非常滿足的事情,
於是就算錯了老師也不會說你不好,
他會說很好,
然後解釋讓你了解,

同樣的,
在設計上我也喜歡他們這種不斷嘗試的過程,

有一個案子是以積聚為概念,
一開始的概念應該是來自於掃地機器人會運算這個概念,
然後就有一些從視覺上來的作品,
例如說將路徑以雷射的方式將相機設定成曝光,
就可以看到他這些路徑的過程(就像大家用煙火畫畫然後曝光那樣的感覺)

以這個原理,
他們設計了很多類似小老鼠的電路板模組,
這些模組透過運算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內開始產生移動和互動,
然後這些運動跟移動的過程所造成的結果就會產生立體的模型變化,
隨著老鼠模組的多寡和設定值的不同,
所產生的結果當然不同,
那然後呢?

然後他們就將這個概念又推廣到那我們把他做成在水裡的好了,
於是概念就變成是在水中有許多可以產生東西的小老鼠模組,
因為在水裡然後隨機的運動所產生的東西以不同的方式群聚,
然後最後提出以這個為概念的建築物,

這些例子其實都像是我們所知道的RP的概念,
在某種類似水的材質(原諒我不知道他到底是什麼名字),
然後將雷射打在上面使他結晶,
進而去做出一個立體的造型,
(這其實就是他整個演講的最開始,但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把他寫到了後面來)


有人提問說在這些案子的後面有什麼?

(雖然這些案子實驗性質都很強,
可是他們的步驟過程都非常的完整,
從草模到修正然後到進電腦寫程式然後完成最後的模型,
以及他的理論推廣應用到建築的概念上)

我想提問的人想知道這些學生到底做了什麼吧,
因為那些寫程式,作電路板,
整個我也覺得很困難,

然後講者就回答了,
沒錯我們的後面有一個很強大的團隊可以協助他們完成,
但是在這些強大的團隊協助他們之前,
所有的想法都是他們自己想,
他們去嘗試去了解,然後失敗,然後再試,
然後再失敗,然後再嘗試,
透過他們自己的經歷體驗以後去提出他們的概念,
然後工作團隊才有辦法來協助他們完成,

於是就像是理想值一樣,

設計師有想法,然後有草模有概念,
於是將這些想法跟其他領域有專業的人合作,
共同完成了,
我很喜歡這樣的過程,

還有一個案子是很單純的使用了蠟/

大家都知道蠟就是遇熱溶化,
然後遇冷就凝結,
可是有想過把他當成是一個概念來發展嗎?

於是他們就以非常簡陋的道具(水管)
作了一系列的模具,
然後灌入蠟,以簡單的原理加壓讓她從水裡衝出來,
隨著壓力的不同,
蠟在水裡所產生的造型也不同,

然後進而去發展出當模具不同的運動方式的時候,
水裡的蠟的造型也隨著改變。

然後有了在這些實驗得到的經驗以後,
他們就去找了合作廠商做了精密的功能模型

然後提出將這個概念運用到建築的上面該如何做,
最後也是render圖。


我覺得從她跟學生一起做的案子裡面可以感受到的不只是creative這件事情而已,
重要的是去嘗試這件事情,
我覺得敢去夢想真的很酷,
很多事情我們都用腦袋想,
然後阿,
我覺得很難,
於是就punkt,畫下句點,
可是他們真的就將非常簡單的一個想法去付諸行動,
然後就去做,
不管結果是怎樣,
我覺得這件事真的很重要,

雖然老是說夢想夢想,
可是都把自己限制的好狹隘,
覺得自己已經到了要考慮現實的年紀,
(其實只是把自己的逃避心態合理化了)

但是我真的很喜歡他們面對材質(或說構成)的時候,
發揮想像力去挑戰的這件事情,

從他的演講你真的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熱情阿!!!!

然後第二個講者是Victor Vina – From Bricolage to Jugaad: DIY in Context

和第一個講者不同的是他雖然同樣都是實驗性質很高的案子,
可是卻用不那麼遙不可及的科技(但他本人是科技很強的人)

每一個實際的案子前面都是一段很勵志的話語,
乍看之下都會覺得這是說說的,
可是連接到案子,
就會讓人發現,
這些都是真的可以實現的,

他有到印度去一陣子,
他在那裡跟小朋友的project我很喜歡,
都是運用大自然跟小朋友的創意,
然後結合一些電路板的東西,
重點不在於電路板是誰寫的,
而在於那個腦袋那個想法是怎麼長出來的,

因為資源有限,能力有限,
可是他們的創意卻無限,

其中一個很有名的例子就是印度的不用電的洗衣機,
是個小女生發明的,
用腳踏車去當成動力,
他說我知道這個會有很吵的噪音,
可是宇宙也是從大爆炸開始的

我覺得這超酷的。

就像海上鋼琴師裡面有一段話大概是這樣
就是在他想要下船之前的話,
他說鋼琴的鍵盤數有限,可是旋律可以無限,
但是他卻看不到城市的盡頭。

我覺得非常的可以理解了現在。

從有限去變成無限,
這才是真的創意阿!!!

我們生活的太安逸,
所以總是化簡為繁,
只用想的所以就越想越複雜,
可是他們去嘗試然後去做出來,
其實簡單的資源有限的能力也可以做出無限的事情。

國父說知難行易,
好有道理。

雖然他們兩個用不同的手法去呈現設計這件事情,
同樣的都實驗性質很高,
但是我覺得除了實驗這件事情以外,
更重要的事情其實是去想像,
去想像自己的可能性,
去想像事情的可能性,
去想像不可能的可能性,
瘋狂的去想,
然後去試驗,
然後去勇敢接受失敗然後再從頭來過,

雖然人生短暫,
可是不去試驗就走完跟試驗了以後再說,
我想結果應該會差很多!

總之,
我今天覺得收獲滿滿,
看到了自己的渺小,
感受到了這個世界有多大,
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畫地自限絕對是一個傻子的行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