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9日 星期六

德國產檢+產前課程(2-6)+新生兒照護課程 分享

很快的,我也來到了37週。
回想開始安胎到現在也過了12週,小孩終於也來到可以安全出生的時候了,雖然有各種疼痛和症狀困擾,但還是感謝主小孩還是乖乖而且頭好壯壯的在肚子裡。

想在小孩出生前(以及記憶消失之前)把這幾週上課所學到的寫起來,以後如果要生第二胎就可以溫故知新了(吧)。

產檢:
最後一個月是每週產檢,依舊是需要抽血、量血壓、驗尿、內診、胎心音,超音波則是沒有再做了。(保險只支付三次,所以到出生前除非自費,都無法再看他長怎樣了!)

因為我去做產檢的是診所,他們沒有接生,所以後來我們選擇了其他小鎮的醫院生小孩,每一間醫院的規定都不同,我要去的那一間他們是一間小醫院,所以有一些自己的規定:必須要在34-36周去跟醫生碰個面,檢查看看是不是可以在他們醫院接生,如果一切都ok,那就是從36+0開始可以去那裡生小孩。由於我去的產前課程就是這間醫院的助產士開的,所以預約的當天就遇到了為我上課的助產士,心情上的確是輕鬆了不少。 當天的檢查就是ctg,助產士做了一些基本資料的問診,然後跟醫生碰面聊聊有沒有什麼特別的狀況,然後照了一次超音波看小孩的重量有沒有超過2500g。確認剛好超過100g,所以我可以去那裡生小孩了!(彷彿也是一種考試)

每一間醫院的資源跟特性也都不同,我選的這一間他們是比較強調自然生,所以也沒有提供打無痛(PDA)這個選項。但是在產前課程中我們獲得了很多支援跟可以做的一些輔助運動,希望這些可以在最後都派上用場!

新生兒照護課程:
這個並不包含在產前課程,是我們自己另外自費上的。
主要就是理論講解跟一些實際操作練習。
新生兒就算足月出生器官也還沒成熟,至少要等到出生三個月以後才算比較成熟,所以一開始他們並沒有所謂的恆溫系統,如果他們的腳冰冰的,就算穿上襪子也不會變暖,發現冰冰的就要先用手幫它搓熱熱的再穿襪子,最好也都戴著帽子,因為他們腦袋還開開的,這是大量失去熱量的地方。手套則是沒有一定要,畢竟他們的小手可以去抓一些東西,增加觸覺也是不錯。

台灣比較常聽到小朋友穿太多太熱,德國則是需要注意小朋友會不會失溫,失溫也是新生兒突然死亡很常發生的原因。一般建議房間溫度從25度開始,然後一天一天慢慢調整到全家都習慣的溫度(18-20)度,不過應該也是看每個家庭跟小孩的狀況調整。

然後在照顧小朋友的部分,助產士強調:小朋友的皮膚很薄,只有我們的1/6厚,也就是說你幫他擦什麼就會立刻吸收,所以原則上什麼都不用擦,如果真的要擦什麼的話,他們的建議是擦天然的杏仁油(Mandelöl),越天然的產品越好,可以擦在皮膚會互相摩擦的地方,屁屁的部分,如果是在家就用水洗就好,最好不要用濕紙巾(因為裡面有很多化學成分),然後拍乾以後可以抹一點杏仁油,油水會分離,然後也可以拍一些Kartoffelstärke(馬鈴薯粉),助產士說,沒有比這更天然的可以幫助紅屁屁了,剩下廚房可以用(完全主婦)。

小朋友也不用天天洗澡,兩三天洗一次就好,然後泡澡一個禮拜一次就很夠了。

實際操作的部分:
如何抱小孩、幫小孩洗澡、穿脫衣服、幫他包包巾。(這部分老師都要求配偶做XD)
其實每一個動作的關鍵大概就是盡量都翻稍微側身再抱起來,因為就像大家都知道的,小孩的脖子還很軟,但是側面的肌肉已經相對很強壯,所以轉側再抱起來他的脖子會有側面肌肉拉著,然後也比較舒服(但是當然還是要注意撐著脖子!)
包巾的功能是讓小朋友覺得被包著就像在肚子裡面一樣感到安全,睡覺的時候可以先包包巾然後再放進睡袋就好。

產前課程(2-6):
再次詳細地講解了陣痛的部分。強調在一個過程中產婦們會痛到歇斯底里,這時候配偶就是要忍耐,沒有別的。
然後有去醫院參觀產房,然後解說產房裡面可以生小孩的姿勢,並不是只有躺在床上,因為那個床都是整張電動可以升高放下,所以也可以躺著生、坐著生、站著生,或者是四肢趴著的生,據說四肢趴著的生法最可以避免會陰撕裂,就算是躺著生也有正躺跟側躺,他們也是建議側躺,不過這一切都只能等到生小孩的時候才會知道怎樣的姿勢最適合自己,最好出力。
然後我去的醫院他們原則上是不剪會陰的,他們覺得撕裂比剪會陰好,不過當下因為陣痛的疼痛遠大於一切,所以就算最後真的必須要剪,媽媽也不會痛。

然後這週講到了坐月子跟餵奶的部分。
基本上台灣一般在月子中心是一個月,這邊說的做月子(產後護理)則是6-8週,甚至是12週,所以不要再說外國人沒有做月子了,他們做更久...雖然可能沒有跟我們一樣各種奇怪的傳言(例如不能洗頭、洗澡),但也是強調在這段時間媽媽應該盡可能多躺多休息,不要拿重物,該做的家務事都交給別人去,不管是配偶或是家人或者是請人來打掃,媽媽在生完小孩以後,所有的內臟都需要時間回到原位,子宮需要一個時間慢慢收縮回去,所以媽媽在這段時間應該好好休息,能躺就躺(關於這點我很會,怎麼說都已經躺了12周,指派別人工作我已經不會臉紅了XD)

然後在生完的8-10周,可以開始上骨盆恢復課程,畢竟生完小孩身體都變形了,所以等傷口跟子宮都恢復得差不多,就可以去上另一個課了!

餵奶的部分大家都知道這也是生完才知道的,不過還是有一些基本的知識可以學習。小朋友一出生胃大概就跟杏仁一樣大,所以喝一下就飽了,不過為了刺激乳腺,多讓小孩含乳絕對是想要親餵必須的。然後餵小孩喝奶的時候可以常常換姿勢,因為他們喝奶的時候奶會從小孩下巴的部分開始被吸,所以常常換姿勢可以刺激不同部位的奶,然後最好隨時旁邊都放著一瓶水,因為餵奶會很渴。

小孩出生什麼都要學習,我們媽媽的身體也是要學習,乳頭被刺激了以後傳送資訊到大腦,然後大腦發送訊息胸部你要製造奶,所以這一切都需要時間,我們的身體也需要時間去適應,現在應該生產多少奶,現在是左邊喝,所以幾個小時後右邊需要生產奶,大概是類似這樣,我們的身體也在慢慢適應。

聽了很多朋友說塞奶的問題或是母奶不夠,這一切都只能等到生完以後交給產後護理的助產士來協助了,不過關鍵還是媽媽要多休息,助產士說一旦媽媽有頭痛的感覺就是塞奶的前兆,這時候趕快休息,最輕微的止痛藥可以吃,總之媽媽們要保持著平和的心情才能好好顧小孩。

至於什麼可以吃不能吃,助產士則說肉跟巧克力不要吃太多,其他的就是要試了才知道。

最後就是去上產前課程也會獲得一些不同的支援。
最後一個月開始我的助產士會提供針灸的服務(沒錯,你沒有看錯),德國人真的滿吃這一套的,針灸跟草本植物。這週第一次被針灸,主要都在小腿的部分,都是生產部分會用到的肌肉,透過針灸去放鬆,然後也有給我們一些草本製作的小藥丸(Pulsatilla Globulis & Coulophyllum Globulis),讓我們的身體透過這些不同的東西來預備生產(藥品的部分我都有拿去問我的產檢醫生,他都說沒問題)。

然後自己在家可以做的就是會陰按摩跟骨盆肌肉訓練。
會陰按摩大家可以網路搜尋,目的是減緩或避免會陰撕裂,我覺得也是認識自己身體的一個方法。(不過整個懷孕過程基本上就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身體的健康教育課啊啊)

以上,雖然懷孕過程有好多的不適,好多痛苦,但是如果看看自己整個人生,其實也就是短短的十個月,大家加油,媽媽加油!

ps. 如果有想要知道講義內容,例如:會陰按摩跟骨盆肌肉訓練內容....可以寫信給我,我可以拍照德文講義給你看XD